2023-05-06 14:16:10
被查的厅级干部中,60后占比较大,70后和75后相对较少一些。
这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是如此。
辽宁也不例外。
而该省近年席卷而来的极不平静的反腐风暴里,又一“75后”厅官在任上被查。
这名厅级干部在地市任职前,曾在省城一个正厅级单位(省厅)工作20年。
他就是杜秉海。
科班出身
杜秉海成熟稳重,是一名科班出身的财务管理干部。
同时,他也是一位满族公务员。
生于1976年五月天的杜秉海,自22岁参加工作,从事公职工作近25年,却只有大学本科学历。
参加高考后的那年九月,18岁的他被湖北武汉的中南财经大学录取。
本科四年里,杜秉海先后就读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与会计学专业。
转专业,他可是花费了一番苦功。
尤其是从非优势专业,他通过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比较靠前的年级排名,从而转到了愿意攻读的会计学专业。
尽管,学会计的男生不如女生人数多,但是他毅然坚持下来。
临近大学毕业前夕,1998年五月,他入了党组织。
同年七月,他从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,分配到国家机关当了一名公务员。
而他仕途的第一站——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之一,来到辽宁省地税局沈阳分局任职,头衔是“工作人员”。
当时的职务比较含蓄,并不是“干部”称谓,他在此工作两年多。
廿载耕耘
后来的事,令人意想不到。
杜秉海没有留在税务系统发挥专业所长,而是受命调至另一个正厅级单位。
自2001年二月至2021年六月整整将近20年零四个月时间里,他一直在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任职。
虽然在科技厅忙碌,但是他不是从事科技管理相关工作的干部,而是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。
值得一说的是,他在省科技厅耕耘20年有余,先后担任了2年多的条件财务处科员、3年的副主任科员、2年多的主要科员(相当于科级)、四年多的人事教育处副处长、四年的处长、2年的厅办主任以及近三年的副厅长职务。
而熟悉财税政策的他一路成长稳健,32岁时出任副处长,36岁时出任正处长,42岁时任副厅长,可谓是在选拔与任用中踩点提任。
不得不令人钦佩的是,杜秉海曾经是极有胆量与胆识的干部,敢于挑战,甘于艰苦,积极响应号召,支援边疆。
32岁那年七月,他作为光荣的援藏干部,同其他同伴奔赴大西部地区。
到了西藏,他被安排到那曲地区科技局,担任副局长。
在这个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域与恶劣生存环境下,他深入青藏高原腹地,尽力克服日晒多又缺氧的不利条件,跋山涉水,在下乡调研中帮助企业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,做了近两年的地区科技局副局长(副处级)。
当然,当援藏干部的时候,他仍然是辽宁省科技厅的处级干部。
地市履职
在科技厅做到副厅长,杜秉海触到了省直机关单位的天花板,无法再直接晋升到正厅长岗位上。
而长期在机关拼搏的他,缺乏在下面地市基层锻炼的经历。
既然缺钙,那就“补钙”。
2021年六月,45岁的杜秉海离开工作了20年的正厅级单位,来到地级市——丹东的市政府,担任副市长,三个月后进入市委常委序列。
一年两个月后,副市长资历尚浅的他调至另一个地级市出任市党委副书记,而这个地级市就是曾以钢铁工业闻名的本溪市。
此时,46岁的他不但担任该市市委副书记,还受命担任市委国安办的主任职务。
但在市委副书记履职不到十个月时,这名厅官在任上就被纪委监委查了。
在其仕途经历中,他担任单位正职的时间有限,而担任单位副职的时间居多。
深刻反思
干部出事,相对来说单位正职干部容易出事。
不过,单位副职干部因在其主管业务上有一定话语权,也容易让某些以权谋私者捞取机会。
可在反腐倡廉作风建设面前,不论身居何职,都要以身作则,在其位谋其政!
(完)